中文 ENGLISH

湖北武汉氢能燃料电池年产值将破1000亿元,企业布局如何?

2019-02-19

氢能产业是从氢气生产、储运到应用的庞大产业链。从下游应用来看,当前最热门的应用为燃料电池车。2016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将达到百万辆,加氢站数量将超过1000座。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此外,中国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与规划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亚化咨询预计,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以湖北武汉为例,亚化咨询研究表明,该地氢能与燃料电池政府规划及企业布局如下所示:

 

政府规划

 

20181月,武汉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总体方案专家咨询会在湖北武汉开发区召开。

 

规划显示,2018-2020年,武汉将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世界级氢能汽车之都。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基础设施与示范推广层面,建设5-20座加氢站,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3000辆。

 

2025年,武汉将产生国际领先氢能企业3-5家,建成加氢站30-100座,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它特种车辆总计1-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20183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加氢站审批及管理办法》出台。该办法明确了加氢站的项目选址、报建、施工、经营全过程的审批及管理流程和相关监管职能部门。是全国首个加氢站审批及监管地方管理办法。

 

企业布局

 

中石油

 

20189月,湖北武汉首座加氢站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成。资料显示,该加氢站日加氢能力300公斤,由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核心设备由中极氢能联合中国石油湖北公司、成都华气厚普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制造。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20191月,雄韬股份表示,公司武汉项目20191月将有雄韬氢雄提供动力系统的20台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武汉经开区运营。

 

20188月,雄韬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投资39亿元建设雄韬氢雄武汉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发动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19年投产,二期计划于2021年投产,自二期建成后,项目整体6年内全面达产,达产后,年产氢燃料电池膜电极50万平方米、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氢能燃料电池电堆10万套。

 

20187月,雄韬氢雄武汉氢能产业园燃料电池发动机一期厂房正式开工。资料显示,该项目产能规划1万套。

 

201812月,亚化咨询走访武汉雄韬氢雄,了解到: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具备国产化氢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的公司,雄韬氢雄燃料电池产业具有以下五大特色:1)全国产化的氢能产业:在产业链中,尤其各核心环节,实现了中国智造;2)最齐全的产业链:在氢能燃料电池方面拟完成布局所有关键环节的卡位,已然成为构建氢能燃料电池最齐全产业链的企业;3)安全性突出:在关键的制氢、储氢领域,氢雄及其合作伙伴掌握了独特的铝制氢等安全、环保、低成本的核心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4)商业模式稳健:零部件、产品、系统集成、融资租赁、梯次利用等环节实现联动,形成了十分文件的商业发展模式;5)资金充裕: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丰富,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勤力量。

 

具体来看,雄韬氢雄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体积比功率、质量比功率均属国内零件水平,综合性能全国首屈一指;电堆产品类型涵盖石墨板、复合板到金属板,额定功率覆盖18kW-100kW,综合性能全国前列;同时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膜电极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国内最大、也是唯一一家累计产量达到百万片的膜电极企业。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当前武汉汉南加氢站已经完工,预计将于近日投入使用,该站为武汉首个固定式加氢站,规模为1000kg/d,为国内最大的加氢站之一,智慧城加氢站已经完成土地招拍挂。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91月,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投产。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3月,由深圳市雄韬股份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接力一脉相承的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产业化与研发,目前已完成6000平米洁净厂房装修,并建成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膜电极生产线,膜电极产能达到2万平米/年,最终设计产能将达到10万平米/年。

 

201812月,亚化咨询走访武汉理工新能源,了解到:

 

公司产品主要基于二代膜电极制作技术——CCM技术,此外,还有以下特点:1)高功率密度:最高达到1.4W/cm22)低成本:铂载量可低至0.3mg/cm23)长寿命、低衰减:用于备用电源最长达1.8万小时;4)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各项参数。目前,武汉理工大学也在进行第三代有序化膜电极的基础研究。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空冷膜电极、车用膜电极、电解水膜电极与传感器膜电极。从销量来看,空冷膜电极占比最大,其次是车用膜电极。公司产品经过了一系列的质量体系认证,生产流程也有超过30个质量控制点。

 

公司一直很注重开拓国际市场。杜邦于2009年的统计显示,公司是全球六大膜电极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在全球有超过100名客户,分布在包括美国、德国、韩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100万片。从年份上看,2017年公司销量同比翻番;2018年预计将会再翻五倍。

 

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20191月信息显示,武汉泰歌氢能动力发动机装配线一期正在进行,预计20194月前投产。在保证过程、质量一致性的前提下,可实现单班年产1000台产能。

 

此前于20169月,由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公司控股母公司)主导研发的全球首台有机液态储氢科研工程样车“泰歌号”下线;201712月,泰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开沃·泰歌”号氢能客车量产车型下线。

 

20187月,PowerCell Sweden AB表示,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向武汉泰歌提供额外的16PowerCell S2燃料电池堆。

 

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

 

20191月,兖矿集团与武汉氢阳能源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氢能源产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产业特点,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煤炭深加工、低排放、高附加值、清洁转化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力争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调整中抢占先机。 

 

20183月,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与武汉氢阳举行《氢能领域技术开发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双方接下来的合作中,双方将就氢油加氢装置和脱氢装置的工业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对配套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进行研发,实现氢气在氢油中的常温、常压、高密度、低成本、大规模储运的目标,打破氢气大规模安全稳定运输的技术瓶颈。

 

武汉喜玛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12月,亚化咨询走访武汉喜玛拉雅,了解到:

 

2018年,清华大学和武汉喜玛拉雅技术团队攻克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量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并通过了第三方的权威检测,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在催化剂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另外,技术团队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材料及零部件方面进行了国产化实践。2018年,依托车用燃料电池研究院,喜玛拉雅已完成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及电堆的试制工艺,并掌握电堆生产当中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关键材料到电堆产品及发动机系统的销售,处于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前沿。

 

具体来看,公司已完成燃料电池用催化剂、膜电极、模压双极板等材料的研发和工艺制备,并成功开发了三代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功率从1kW100kW不等,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部件的国产化。20175月,公司已建成年产1000台(36kW/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预计到2019年底,随着新产线的建设,更加专业化和自动化的燃料电池生产线将建成投产,年产能力达12000台(36kW/台)。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拓展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的终端应用范围,并成功开发出30kW6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其中,由喜玛拉雅开发的完全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6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成功运用于城市公交车并进行示范运行达18681小时。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1)催化剂;2)“热定型”膜电极;3)模压复合双极板;4)电堆模块产品;5)移动式发电站;6)固定式发电站;7)燃料电池发动机。

 

东风汽车

 

201812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举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研发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同时,双方还将在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展开进一步合作。

 

20187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其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开发》入选。

 

该项目由东风公司技术中心牵头,中国一汽、同济大学相关单位为子课题承担单位,中国12家在燃料电池整车及动力系统研发等方面具有多年开发经验的高校、高科技企业及检测中心为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是史建鹏博士,执行周期3年,将获得中央5236万元财政经费支持,主要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难点进行攻关,拟突破整车能量系统优化设计、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与一体化智能控制、全新燃料电池汽车底盘正向设计、70MPa高压供氢系统及氢-电安全设计、全工况快速响应动态测试平台开发等五大核心关键技术。

 

武汉开沃汽车

 

201812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信息显示,武汉开沃汽车有限公司中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1台氢能源电池公交车采购合同,项目总价2340万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86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力)表示,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长海电力推进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平台已与中船重工七一二研究所一起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燃料电池重点科研项目。目前,长海电推公司正准备建设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在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储氢有机液体等产品上形成生产能力,加强氢能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20185月,武汉众宇35kW41kW车用动力系统通过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性能及高低温存储强检。

 

201710月,武汉众宇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投资2亿元,建成后拟年产无人机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2000台套;大巴汽车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1万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