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化咨询研究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并为客户提供从年度报告、月度报告、单客户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公众号到商务会议等丰富的产品。
亚化咨询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领域
1. 氢能:氢气的制备、储存与运输
2. 加氢站及加氢站基础设施
3.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催化剂、膜电极等
4. 燃料电池车
亚化咨询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重点
1. 国家氢能燃料电池与燃料电池车政策规划
2. 氢能与燃料电池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
3. 核心企业竞争力分析
尊敬的读者,
氢能产业是从氢气生产、储运到应用的庞大产业链。氢能系统不仅是氢燃料电池车交通运输的能源,而且在大规模储能、绿色化工原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氢能理事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氢能将占2050年全球总能源消耗的约20%,每年减排60亿吨CO2,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达2.5万亿美元。
氢气生产中,不额外产生碳排放的工业副产氢——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和氯碱化工等值得重视,基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电解水制氢也将成为氢能产业的主要氢源。氢气的储运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氢、液氢和有机化合物储氢等。在应用领域,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氢燃料电池车,行业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车与纯电动车具有互补关系,对于商用车尤其是长途运输应用,氢燃料电池车更具优势。从加氢站数量上看,亚化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共有27座建成的加氢站,另有16座在建,还有多数加氢站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应系统、储氢和氢循环装置、DC/DC转换器等,占燃料电池整车成本的50%以上。其中,电堆是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由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组成。电堆由单电池以堆栈的方式构成。空气供应系统由空气过滤器、空压机和增湿器等组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燃料电池高品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燃料电池系统体积比功率达到3kW/L,冷启动温度达到-30℃以下,寿命超过5000小时。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中国加氢站数量将超过1000座,氢燃料电池车将超过百万辆。亚化咨询认为,中国氢气生产、储运,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车将形成万亿规模的产业链,为行业内的项目投资者、工程公司和设计单位、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领先的能源化工行业信息服务商,亚化咨询正式推出《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月报》,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政策、市场、项目和技术信息。
在每一期的《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月报》里,我们为您提供如下栏目:
亚化咨询行业评论:亚化咨询最新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相关评论
国家与地方政策规划:最新氢能与燃料电池相关国家与地方行业政策、发展规划,最新国家标准
亚化氢能燃料电池会议预告:亚化咨询近期氢能与燃料电池会议背景与主题介绍
亚化2018-2019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全国巡回调研:为促进中国氢能产业链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为业内提供最真实的行业信息,亚化咨询举行“2018-2019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全国巡回调研活动”
制氢、储氢与加氢站:氢气绿色生产(如最新丙烷脱氢、乙烷裂解项目、水电解制氢等)、储存与运输技术进展与市场发展,加氢站规划、建设与运营信息
氢能综合利用:氢能绿色化工应用、氢储能与发电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与关键部件:燃料电池电堆(包括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空气供应系统、储氢和氢循环装置技术进展与市场
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催化剂等)技术与生产项目
燃料电池车与运营:燃料电池车生产项目与运行现状
国际企业新闻: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最新进展
提供:
全球与中国燃料电池与氢能产业链的政策信息、行业信息及分析评论;
内容涵盖:
燃料电池的氢气最新制备技术、氢气储运进展、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与现状乃至于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产业是从氢气生产、储运到应用的庞大产业链。氢能系统不仅是氢燃料电池车交通运输的能源,而且在大规模储能、绿色化工原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氢能理事会(Hydrogen Council)于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氢能将占2050年全球总能源消耗的约18-20%,每年减排60亿吨CO2,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达2.5万亿美元,并创造3000万个工作机会。
为了支持氢能产业当前的规模化发展,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以及不额外产生碳排放的工业副产氢——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和焦炉煤气等都应当得到重视。以弃风与弃光电量电解水制氢,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长远来看,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应当是氢能产业的主要氢源。
氢气的储运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和液态,此外还有金属氢化物储氢和有机化合物储氢等。在应用领域,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FCV),行业普遍认为FCV与纯电动汽车(EV)具有互补关系,对于商用车尤其是长途运输应用,FCV更具优势。中国已经在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的背景下,预计203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FCV)将达到200万辆,加氢站达到1000座。
根据IEA数据,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将需要从2015年的23%大幅增加到2050年的68%,更多电力来自间歇性来源,需要配置大规模和长期的储能系统以匹配需求和供应。由于能够实现电力和燃料灵活地互相转化,氢能系统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在交通运输和储能应用之外,氢气在帮助工业行业降低碳排放方面也将发挥重要贡献。2017年,壳牌计划在欧洲炼厂安装一个10兆瓦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为炼油提供零碳排放的氢气。2017年,中国科研机构在CO2加氢制甲醇、制汽油和制烯烃等高价值化学品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此外,中国公司开发的氢气直接还原铁技术示范项目也将于近期投入运行。
氢燃料电池(HFC)将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是氢能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氢能交通运输应用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中起到关键作用。氢燃料电池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堆、空气供应、氢气供应、热管理及水管理五个子系统。燃料电池堆主要由单电池以堆栈的方式构成,单电池包括双极板、膜电极(MEA)和密封圈。膜电极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
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包括提高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等。《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国产化和批量供应。燃料电池系统体积比功率达到3kW/L,冷启动温度达到-30℃以下,寿命超过5000h,产能超过10万套。燃料电池系统≤0.3万元/kW,膜电极成本≤50元/kW,高温复合膜成本≤0.3万元/平米。
目前,全球与中国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的技术与市场布局正在积极推进。2016年,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寿命已达到6000小时。2017年9月,加拿大巴拉德与国鸿氢能的合资公司广东国鸿巴拉德电堆生产线调试完成,到2017年底共生产电堆1145套。2018年3月,鸿基创能10万平米/年膜电极项目落户广州,计划2018年底试生产;新源动力开发的电堆模块耐久性突破5000小时。2018年4月,武汉喜玛拉雅光电自主研发成功燃料电池Pt/C催化剂量产技术。
亚化咨询于2018年5月推出《2018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将探讨以下内容:
1. 全球与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发展前景与投资机遇
2. 氢技术与成本分析—电解水、天然气SMR、甲醇裂解与煤气化
3. 中国工业副产氢资源潜力—丙烷脱氢、乙烷裂解与焦炉煤气等
4. 氢气提纯、储存、运输模式
5. 氢燃料电池车用基础设施建设
6.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分析
7. 燃料电池系统与关键材料成本分析与技术进展
8. 国家与地方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政策